第410章(第1/2页)
章节报错
如今他在江南受到了历练,不需几年,让他有着一身的治国经验心得以后,再给他宰相之位,相信他将如历史上一样,会是一位武双的名相。
“仁轨”杜荷叫了一声。
“将军”刘仁轨早已得知杜荷即来的消息,但想不到他来的如此快,脸上一喜笑着迎了上来,恭敬的行了一大礼。如今他已经是地方刺史了,论地位只是略逊于他,本没有必要行这番大礼。只是他为人知恩图报,心知自己有今日少不了杜荷的举荐。虽然身份提高了,不再是杜荷的下属,但对于他的敬重,有增无减。
“起来”杜荷将刘仁轨扶起,笑着道:“大半年不见了,看廋了许多,但整个人却精神了,有种不一般的气质。”
刘仁轨笑道:“这还多亏将军的举荐,陛下的提携,让我有这个展现自己印证自己的机会。我自己也觉得这大半年的生涯,让我成长了不少”
两人略作叙旧,杜荷说起了自己的来意:“我来这里的目的有三:其一、查探一下两季水稻的耕种情况;其二、番薯的种植也是目的之一;其三、我大唐远航水师准备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出海?”
刘仁轨闻言一笑道:“将军若是有兴趣,可愿随我往田地走一趟?只有亲眼所见,将军才能体会自己的创意给江南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变化。”
杜荷本就打算亲自查探,刘仁轨的提议,正和他的心思,笑道:“只是我们这样太惹人在意了,不如乔装一番,来个微服私访。”
刘仁轨说了声善,两人找来寻常的农家衣服,从府衙后门出了府衙,往苏州城外的田地赶去。
苏州城濒临太湖,水资源极其丰富,刘仁轨在这附近开垦了一千顷的荒地,专门用来进行两季水稻的试验。
走在田埂上,在田地里耕作的百姓已经开始重整田地,打算七月上旬再次插秧。
一个个的百姓欢快的赶着牛马在田地里犁田,幸苦劳作之余,有的欢快的与同在田地里的请人交谈,有的放声唱着民歌,以抒发自己的欢快心情。
刘仁轨走在身后给杜荷介绍关于两季水稻的情况,道:“这第一年,大部分百姓不敢尝试。所以我只在太湖附近开垦了这一万亩田地,给那些勇于尝试的百姓耕作。不过,随着前段时间的丰收,领地里处处都可听见懊悔的声音,十成十的百姓都在后悔自己没有胆子尝试。只要下半年这万亩田地有所收成的话,相信来年整个江南都要种这两季水稻了。”
杜荷赞许点头,心中却暗叫:“可惜。”假若当时满朝武都相信自己的话,不是试用,而让整个江南都种植这两季水稻,今年的收成至少要比晚年翻上一倍。
只是自己人微言轻,还不足以让他们对于自己的话坚信不疑,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往前走了五百米,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家正在田埂上休息。
杜荷叫了一声“老丈”,走了上前。
老人家见有人叫自己,笑应道:“少年郎叫老朽可有事情?”
杜荷穿着农家的衣服,作着农民打扮,老人家也直接以乡下人的叫法叫着杜荷。
杜荷笑道:“听说朝廷分段推广两季水稻,不知成效怎样,可让们满意”
老人家“哈哈”大笑,洪亮的声音在田野上空回荡,:“满意,自然是万分的满意……哈哈,这还多亏了杜荷杜大人。若不是他,小老儿哪有今日”
第五十五章荒芜的上海
第五十五章荒芜的上海
杜荷让老人家畅快的笑声所感染,也跟着笑了起来,听到后面,却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然不知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疑乎的望向刘仁轨。
刘仁轨脸带微笑,显然是明白个中缘由,只是没有告诉他而已。
怀着满腔的不解,杜荷问道:“老丈,这是为何?难道是因为杜荷首先提出两季水稻的提议吗?”
“这只是其中之一”老人家一副孤陋寡闻的脸色,道:“少年郎可知大半年前苏州瘟疫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