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早已灭了,们的国家已经不存在,可是们却依然群居在一起,与我大唐明显的隔离开来。别说是他人,就连两位大将军也是一口一个我族人,这代表什么?代表们并没有将大唐视为母国……这是很小的事情,但却直接反应了们的心……试问们不配合我大唐,不将自己视为大唐人,我们大唐有怎么能放心的接纳们?”

PS:晚上还有一章的

第二十九章倒打一耙

第二十九章倒打一耙

杜荷最后这一番话就如当头棒喝,将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打蒙了。

他们一直以为造成今日一切的不是他们,而是唐朝人,是唐朝的那些官员小鸡肚肠,容不下他们。可如今让杜荷一说,却发现真正的源头,竟然在他们的身上。并非是唐朝容不下他们,而是他们作为失败者,没有失败者的觉悟,一直在利用李世民的宽宏大量,让突厥这个民族依旧存在于大唐王朝之中。

这也难怪唐朝的那些官员会对他们如此排斥,作为大一统的国家。他们岂能容忍国中之国的出现?

只是因为碍于李世民的颜面,一直没有爆发。阿史那结社率反叛一事,成为了激化矛盾的导火索。让一个个大臣都对突厥这已经灭亡的国中之国,产生了抵触之心。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久久无言,以不知应该说什么了。

杜荷深深的道:“人不同于野兽的地方在于我们讲‘情’,两位大将军都是重情重义之人。这怀念故国是人之常情,并非过错。但是希望两位大将军能够想明白,东突厥已经灭亡了,不存在了。而我大唐现在接纳的们,对们一视同仁。原因在于陛下仁德,宽宏大量,不愿意制造杀戮。但是们始终不愿意并入我大唐,长此以往下去后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天可汗陛下不可能保们百年,他终有去世的一天。大唐帝国的下一任皇帝是否如陛下一样能够容忍们,谁也不知道。”

“我觉得阿史那结社率的反叛并不完是一件坏事,他的反叛,反而揭露了我大唐与们突厥所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两位将军都不是蠢蛋,我认为应该从长远的考虑这个事情。我个人觉得如果东突厥一直如此,不融入我们大唐,到最后双方只会出现一个结局——相互敌对。不是我大唐容不下们,将们屠杀干净,就是们无法继续忍受我大唐的统治,从而反出我大唐。”

杜荷这番话并不猜测。

大唐只有一个李世民,同样的东突厥也只有一个阿史那社尔,一个执失思力。

李世民有本事震慑住突厥人,让他们乖的像猫咪一样听话,其他的皇帝未必有这个能耐。同样的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对于大唐忠心耿耿,愿意为大唐抛头颅,晒热血,但其他的突厥首领未必有他们这般忠心。

事实也是如此,杜荷知道历史的进程,知道东突厥人的命运。

在李世民死后,高宗李治继位。李治并非昏君,但比之他父亲李世民,那就相差太多太多了。

调露元年,东突厥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虽然其后唐朝大将裴行俭大破东突厥与黑山,取得了大胜。

但因后来李治杀了降唐的突厥人,逼得余下突厥与唐朝为敌,直到一百年后唐玄宗时期,东突厥才在唐朝和九姓铁勒回纥等部的联合攻击下灭亡。突厥也因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也即是说假如突厥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融入唐朝,在未来二三十年后还会反叛,并且会成为大唐的敌人整整百年。

杜荷心中也早已有了决定,若此次融合不成,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劝说李世民将所有的突厥百姓都赶到岭南去,让他们去开荒为大唐做贡献。失去了马,失去了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特性,突厥人将不堪一击。

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作为大唐统帅千军的大将,也不是等闲之辈,杜荷将事情说的如此清楚明白,他们焉能不知危害?

两人的脸色都变得惨白,无任何的血色。

他们作为大唐职位最高的大将军之一,对于大唐的军事力量知道的比任何人都要详细,心底均在想:大唐如此强盛,人才如此众多。若与大唐为敌,那根找死有什么区别?

一时之间,心中忐忑,也没有了注意。

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杜荷的身上,同时起身,对着他深深的一揖,齐声道:“杜将军,您的才智,我们是见识到了。不知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如此问题。”

杜荷沉声道:“办法是有,只是不知两位大将军愿不愿意接受与配合。”

阿史那社尔道:“杜将军当说无妨”

杜荷道:“不知二位是如何看我大唐的,我大唐在们心中处在什么位置,实话实说”

阿史那社尔毫不犹豫的肃然道:“大唐就如我的祖国,我阿史那社尔愿意为它付出我的生命。”

执失思力也斩钉截铁的道:“我向往大唐的大气,也愿意为大唐流干身上的每一滴血。”

杜荷诱惑道:“既然们愿意为我大唐牺牲,那么为何不能以们的威望为我大唐劝说突厥百姓放下一切成见,融入我大唐,成为我大唐的子民?只要们成功,陛下将不再为难,群臣也不会在刁难们,们那些突厥遗民从今以后与我大唐无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其美,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