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刃同当 尊荣同享
章节报错
在许慈的高喊之下,登时就有许多礼官在侧,亲自引领着众多汉臣朝着上方的高台一步步走去。 纵使今日汇聚的汉臣再多,可诸葛亮所主导修建的高台足有十数丈。 在绵长的两侧台阶上,皆东西相对放置着一块由蜀锦制成的软座。 蜀锦在当世本就以色彩斑斓着称,而当色彩斑斓的蜀锦遇上摇晃的火光时,两相交映之下,竟让整座高台的台阶于黑夜中散出着一种奇异的色彩。 又让人惊奇,又让人觉得无比赏心悦目。 当然有这种感觉的,大多还是那些刚刚从曹魏归附归来的臣子。 满宠、蒋济等人,看着周围按层级排列的熠熠生辉的蜀锦软座,他们的眼中都流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 自汉灵帝以来,天下遭受战乱已有数十年。 一旦产生大规模的战乱,那么最先受到冲击的定然是货币体系。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就不用说近年了,早在数十年前的董卓当政时期,以五铢币为核心的汉室货币体系就已经彻底崩塌了。 而这一点,这数十年来都未曾改变过。 尽管说来有些天方夜谭,可事实就是,哪怕这数十年来刘备、曹操、孙权三位英主都曾想着建立起新的货币体系,可以物换物,还是当今社会交易的主流手段。 或许季汉的直百钱,孙吴的大泉五千在后世都有着不少人诟病,可说归说,好歹季汉与孙吴也一直想着改革货币体系。 曹魏倒好,立国后直接照搬本就被董卓祸乱的不成样子的五铢钱体系,然后后来一直没根据时局修改过。 这不是说明曹魏境内的货币经济搞得有多好,这恰恰证明曹魏的货币经济比另外两家更是一笔糊涂帐。 糊涂到满朝公卿都不想再去搭理了。 这一点身为曹魏旧臣的满宠与蒋济等人心中最有体会。 说来惭愧,由于曹魏官方在货币经济方面的不作为,导致以物易物的情况在曹魏境内最普遍。 说来更惭愧的是,曹魏境内被视为物品硬通货的不是本国的产物,恰恰是那质地绝佳的蜀锦 对于满宠、蒋济等人来说,他们印象中蜀锦是等同于黄金的存在,是十分宝贵的。 他们获得蜀锦的一大渠道,就是通过皇室的赏赐,而僧多粥少,纵使曹丕再大方,一次赏赐给每位大臣的蜀锦也断然不会太多。 最多十数匹而已,就这数量还足够让任何一位大臣感激涕零了。 所以他们在看到大汉这“豪富”的一幕后,由于巨大反差而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蜀锦是可以用来这么“浪费”的吗? 而且观这高台的高度,要想在高台上下都铺满用蜀锦制作的软座,那得耗费多少蜀锦呀! 只是满宠、蒋济等人不知道的是,对于大汉的臣子来说,蜀锦这种对他们来说异常珍贵的物品,却实在算不上太珍贵。 自从拿下益州后,刘备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拿蜀锦赏赐赏赐有功之臣了。 例如刚刚拿下益州时,刘备大笔一挥,豪横的给诸葛亮、关羽等人赏赐了上千匹蜀锦。 而得到数百匹蜀锦赏赐的臣子,更是有数十位之多 以大汉的实际情况来说,在满宠与蒋济等人看来过于“豪奢”的一幕,其实真的算不上什么。 倒是性格机敏的蒋济,在震惊之后,心中又渐渐浮现出了一个想法。 大汉论经济体量肯定是比不上曹魏的,就算是收复关中后,短时间在这方面也难以超越曹魏。 而以蒋济对刘备、诸葛亮的了解,他认为这二位君臣皆不是太重视奢华的人。 那么他们能用蜀锦铺满整座高台,就说明蜀锦在大汉境内的产量,绝不是如传言中所说的那般甚为稀少。 蜀锦产量多,这可以让大汉的经济一直保持在稳定的局面。 这点是曹魏绝难比拟的。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有利用的机会呢? 想到这一点的蒋济,暂时将心中的这个想法深藏起来,他想着等今日宴会结束后,就像糜旸提一提这件事。 在众礼官的引导下,陆续登上台阶的汉臣,纷纷按自己的身份地位高低,相应走向属于自己的锦座坐下。 身份地位越高,他的座位离高台之上就越近。 走向属于自己的锦座时,也许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不高,自己的坐席离得高台之上较远。 可今日能在高台上下有一坐席,本就是一可载入史册的荣誉,所以在入座后,每位汉臣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随着糜旸、诸葛亮、张飞三位汉臣中的执牛耳者不断上前,跟在他们身后的汉臣,却在一步步减少着。 而随着不断上前,糜旸在见到脚下只有两层台阶时,未曾关注身后的他,本以为是时候到他入座了。 可没想到的是,他身旁的礼官并未作出这番引导。 难道是礼官忘记了? 但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似乎是早早预料到糜旸会有这番疑虑,故而他身旁的礼官适时躬身小声解释道: “陛下特诏,大将军、丞相、车骑将军不属凡臣,当与天子同台。” 听到是刘备的早有安排后,糜旸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顾虑,继续迈步朝着台上走去。 两层的台阶片刻之间便可登上,待糜旸与诸葛亮、张飞三人来到宽阔的高台上后,礼官才分别将他们引向了离台上正中的御座最近的三处坐席处。 待糜旸等人刚刚入座之后,高台上的礼官立刻来到高台边对着下方作出了手势。 见到这个手势后,高台下的礼乐声陡然一变。 若说方才的礼乐是以欢快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礼乐声,则是以庄重为主。 在响彻长陵的庄重礼乐声下,身穿帝王常服,头戴刘氏冠的刘备在高台上下数万人的注视下缓缓朝着高台走来。 对于今日,刘备是很看重的。 由于心中的看重,他今日不仅将刘禅带来了长陵,还将他的另外三个儿子,刘封、刘永、刘理也都带在了身边。 一位帝王,四位皇子的出现,也立刻将高台上下的庄重气氛推到最高。 于刘备走到高台下的那一刻,高台上下百位汉臣在礼官的指引下齐刷刷起身对着下方的刘备深深一拜。 在参拜刘备的同时,一阵响亮的呼声也响彻在长陵内外: “陛下!” 在这阵响亮的呼声响起后,一阵更为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在辽阔的长陵内外炸响: “万岁!” 这一阵响声,是由今夜守卫在长陵内外的数万汉军口中而发出。 待这一阵高喊声停下后,新的一阵高喊声犹如东流的大江般,奔涌而至。 数万位血气壮士的高声呐喊,就犹如冬日里的滚滚玄雷,足以震的忠于汉室的人心神亢奋,亦足以震的那些敌人的细作心神胆颤。 一阵又一阵的高喊声,于长陵内外绵延不绝,而在这绵延不绝的高喊声中,刘备带着身后的四位皇子,一步步地朝着高台上走去。 每接近高台顶部一分,特别是随着高台上糜旸三人的身影被刘备愈发的看清楚,刘备脸上的笑意就越多上一分。 由于诸位汉臣都低着头迎接着刘备的到来,他们并未注视到,刘备身后四位皇子怀中捧着的物件。 那物件不是其他,正是关羽、糜竺、孙乾等人的牌位。 犹记得当年在新野城外,亦是这么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 他领着他的一众手足,围坐在新野城外的一处篝火旁,互相依偎着。 新野是座小城,无法与长安相比。 那处篝火更是几人亲手仓促构造的,也不能他眼中的这座高台相比。 可刘备却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因为他觉得那天晚上的火,是他一生中以来感觉到最为温暖的。 也因为在那天晚上,畅谈大笑的他们,曾于皎皎月光下许下的一个诺言。 有些人虽然已经不在,可诺言又怎么可以忘记呢? 我这就带你们一起赴会! 刘备的脚步很快,快到让旁人一点都不觉得他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 十数丈的高度,在刘备矫健的步伐之下,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已然全部越过。 当刘备踏上台顶之后,在礼官的指引下,长陵内外那惊得乌云退散的高喊声才渐渐停息,俯身的百位汉臣也才渐渐抬起头来。 这一刻刘备带领着他的皇子们,转身正对着下方的诸位汉臣。 而百位汉臣一抬起头,借助着明亮的火光,他们中的不少人,一眼就看到了刘禅等几位皇子怀中捧着的灵牌。 离得稍远的汉臣,可能看不清灵牌上的名字,可数位皇子的这一举动,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十足的震惊。 他们怀中的牌位属于何人,是何人能在这元旦之日,让天潢贵胄亲捧牌位,奉上高台? 而离得近的汉臣,却是能一眼看清灵牌上的字。 关羽、糜竺、孙乾、简雍 在意识到是这几人得到这样的死后尊荣后,他们的心中迸发出了不一样的情绪。 张飞、赵云、诸葛亮、糜旸等人的眼眶慢慢变得湿润,他们的心中翻滚着浓烈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可还是有一些如许慈这般的汉臣,觉得刘备此举不妥,实在有违礼法。 特别是作为太常的许慈,当第一眼看到灵牌上的名字后,正在抚须的许慈惊得差点没将胡须给扯下来。 第一时间,许慈就想出声规劝刘备。 若单单只有关羽倒也罢了,他刚刚被追封为王,稍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可糜竺、孙乾、简雍等人生前的官位,最多不过才九卿,孙乾与简雍甚至还未步入九卿的层级。 这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