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的可是真的?”

开封,康王府。

听到自己幕僚所说的那比较详细的消息,朱友孜吃惊地站了起来。

大梁的二十万大军就这么折损在了河朔,而且杨师厚、贺德伦和王檀等数名大将或死、或不知所踪,得知这个消息,朱友孜怎么可能坐得住。

面对朱友孜的追问,幕僚连忙道,“回康王殿下,此事已经传遍了开封。

杨师厚、王檀和谢彦章战死,贺德伦不知所踪,如今李唐的军队攻占了整个河朔地区。仅有朱汉宾、王彦章、张汉伦、贺瑰、戴思远等人逃回来,而且朝廷在此战折损了近二十万大军。

这二十万大军应该就是朝廷最精锐的军队,如今一战皆损,短时间内朝廷面对李唐就会处于不利境地。”

“怎么会这样?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就这么败了?这才一个多月。

杨师厚、贺德伦和王檀都是一方大将,怎么可能都战死?”朱友孜头摇地跟个拨浪鼓似的,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这…”幕僚有些犹豫,或许是想到什么,却不知道该不该说。

“难道你知道原因?”看到幕僚这欲言又止的表情,朱友孜有些疑惑。

幕僚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回殿下,坊间有些传闻,但下官也不知道是其他不满朝廷人故意博人眼球,还是李唐的暗探散播的消息,便不敢向殿下说明。”

“不妨说说看,本王也想听听坊间都怎么传的?”朱友孜一脸好奇。

幕僚低着头,露出一丝得逞的笑容,但很快隐去,“回殿下,坊间传闻之所以此战朝廷败于唐军,是因为朝廷在作战时,谋害邺王杨师厚、试图趁机控制魏博,所以造成魏博军队叛变,并投靠唐军。

此事事关朝廷颜面,下官也不确定是否属实。”

“居然还有这层原因?”朱友孜颇为惊讶,眼珠一转,露出一丝冷笑,“本王倒是觉得此事是真的。”

“下官愚钝。”幕僚知趣地藏拙。

“先生估计是一时没想到。本王那三皇兄当初登上皇位就是靠的邺王杨师厚支持,否则他怎么可能击败朱友珪,坐上皇位?

只是邺王杨师厚坐镇魏博,手上有精兵十万,本王那三皇兄也很怕,之前不是说杨师厚身体不好,估计就动了歪心思。”朱友孜很有信心地猜测道。

幕僚脸上颇为不忿,“殿下,朝廷此举不就是自毁

长城吗?邺王即便是拥兵自重,但毕竟是我大梁的重臣,而且有他在,唐军根本无法南下。

如今局面,唐军饮马黄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

“肯定是赵岩那些人出的馊主意,三皇兄就知道听他们的,现在还猜忌本王等一众兄弟。”提到此事,朱友孜不仅恨朱友贞,也恨进谗言的赵岩等人。

“除此之外,下官还听说天平军节度使张汉伦在博州一战临阵脱逃,舍弃天平、泰宁等四万大军,导致被唐军全歼。

而张汉伦只带了数百人逃至郓州。”见朱友孜情绪激动,幕僚不禁再加了一把火。

“什么?还有这事?”听到这个消息,朱友孜更是愤怒。

“下官也是听说,但张汉伦的确逃回了郓州,下官今日看到张汉杰还进宫去为张汉伦求情。”幕僚自然不会做的太过,一切让朱友孜自己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