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昭陵蒙难(三)(二更)(第1/2页)
章节报错
“陛下,老臣今年已经七十,已到致仕的年龄,还望陛下早日决定下一任吏部尚一职,以便吏部这边能顺利国都,不至于影响日常事务。”
天佑十一年,一月初七,太原,晋阳宫。
早朝过后,韩偓便留下单独启奏,说的正是其致仕一事。
如今距离他致仕的时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之所以他不在朝堂上提及此事,就是想留下缓冲时间。他不知道李珽是否能顺利接任,但能做的他已经做了。
“致仕?”李柷惊讶地看向韩偓,“朕倒是一时没想起来爱卿今年已经七十高龄。”
“陛下,朝臣到七十致仕是大唐立国以来的规定,老臣作为吏部尚,需以身作则。”韩偓恭敬说道。
李柷听闻不禁沉默了一会儿,韩偓看似平淡,但心中却是五味陈杂。
过了一会儿,李柷在桌上翻了一下那一堆的折子,从中找到一份折子,然后让高升递给韩偓。
“爱卿,致仕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这个折子你看看。这是朕对内阁改制一事的些许看法,你看看如何。”
韩偓有些疑惑,连忙接过折子,打开认真看了起来,但没一会儿就眉头微皱,过一会儿又颇为惊讶。
“陛下,这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韩偓有些迟疑,言语间有些不敢确定。
李柷微微笑道,“这内阁大学士便是行使宰相之权。从朕登基起来,便一直没有任命宰相,然朕察觉朝政奏折日益繁多,凭朕一己之力,力有不逮。
原本的内阁学士职位偏低,处理奏折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复设宰相势在必行。”
“陛下英明!”韩偓听了,显然很是震惊。
圣上与自己谈及此事,难道是…
他有些不敢确定,毕竟这事干系重大。
“
先别着急,估计爱卿你看的也不仔细,我也说说改制后的内阁职责。
内阁设大学士数名,行使宰相权力,统管六部九寺等各个衙门。但枢密院、御史台、宗正寺、太府寺、锦衣卫不归内阁管理,有事直接向朕汇报。”李柷耐心解释道。
枢密院代表兵权、御史台是监督权、宗正寺则是关乎宗室、太府寺如今关系皇室财富、锦衣卫代表皇帝意志,这样一来,内阁大学士的权力相比以前的宰相,权力被削了不少。
韩偓也看出这是圣上为了制衡相权。
“陛下,内阁改制是要尽快推行吗?”韩偓试探问道。
“那是自然,除了以上五个衙门不归内阁管理外,将来朕肯能会把大理寺独立出来。
至于这第一批内阁大学士,爱卿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致仕的事情暂且不提,不过这吏部尚一职爱卿得卸任了。”李柷提醒道。
把大理寺独立出来也就是保证司法独立,以后的大理寺就专门审案子,连带审判职能会从县令、刺史和布政使中剥离。
前世米国的三权分立自然在此时不可取,李柷之所以这么做,是要确保皇帝对朝局的控制,不至于让内阁能跟皇帝争权。
现在搞什么君主立宪啥的,李柷肯定没兴趣。权力在手中才是最重要的,君主立宪?一边待着去吧。
或许千八年后的后人去试试还可以,现在是不可能的。
当然,改制后的内阁还是要分走皇帝的一部分权力,但这也没法。适当放权是有必要的,总不能皇帝自己累死吧?
韩偓一听自己是内定的第一批内阁大学士之一,欣喜不已,可听到要卸任吏部尚,则有些不舍。
六部之中,不管怎么做,都是以吏部为首,卸去吏部尚,
韩偓即便是内阁大学士,手中实权却也不大了。不过转头一想,能在致仕前出任宰相,倒也算是不枉此生。
“臣遵旨。”
韩偓心中还有一些疑问,“陛下,不知这内阁大学士是几品?是否设主事之人?”
“内阁大学士暂定从二品,不设主事之人。内阁大学士人数为单数,一般事务,可由内阁大学士内部决定;重大事务、内阁无法决断之事或内阁大学士之间争议较大之事,则由圣裁。”李柷解释道。
“臣明白!”韩偓点了点头,心中便有了个大概。
“这件事,不要外传。你先把这个折子拿回去,若是有其他看法,提出来,单独交一份折子给朕。”
“臣遵旨!”
“对于谁接任吏部尚,你可有建议?”说着,李柷便好奇地盯着韩偓。
察觉到圣上的注视,韩偓心中一紧,本来他是想推荐李珽接任,即便是几率不大,他也要推荐。
可现在不同,自己马上就要进入内阁并拜相,况且李珽接任吏部尚本就有些勉强,想到这里,他只能在心中对李珽说声对不起了。
“回陛下,臣推荐河北道布政使赵观。其人公正不阿,在刑部尚和河北道布政使任期间,可圈可点,对陛下忠心耿耿,是下一任吏部尚的不二人选。”韩偓大声说道。
“赵观啊?倒是合适的人选。只是让朕意外的是,你居然会推荐赵观,而不是李珽。”李柷惊讶道。
李柷那随意的态度在韩偓心中却是震惊不已,没想到他之前的心思早已被圣上猜透,想到这里,他连忙道,“回陛下,李尚虽有才,但尚需磨练,若其拜相,现在并不是合适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