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猜测,毕竟李柷现在还不知道契丹的情况。

但朱温既然要对北边用兵,不是李克用,就是刘仁恭。

但有一点,朱温就料定李克用不会插手吗?

李柷其实没猜错,朱温的确是打算对刘仁恭控制下的横海用兵,因为他和耶律阿保机已经达成了协议,共同瓜分幽州。

横海只是一个小藩镇,朱温的目标也是幽州,至于在攻陷幽州后,怎么和契丹人瓜分幽州,那是后面的事。

在汴州,为了出兵刘仁恭一事,朱温的手下也是意见不同。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担心李克用出兵。

虽说有契丹大军牵制刘仁恭的主力,但要是李克用出兵,就有些麻烦了。

可朱温确认为李克用不会出兵,原因也很简单

,李克用和刘仁恭有很大的仇恨。

这得从十几年前说起。乾宁元年(公元89年),李克用在刘仁恭的建议下,出兵攻打幽州,攻陷幽州城,节度使李匡筹逃走。

那个时候的李克用可比朱温更强大,除了本身的河东外,还占领了大同、振武、幽州、昭义四镇,义武、成德、河中都是其附庸藩镇。这么一看,整个河北,除了魏博和横海外,都是李克用的势力范围,跟如今的朱温有得一拼。所以在朝廷眼中,李克用是奸臣、逆贼,而朱温则是忠臣。

当时的确如此,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唐昭宗宁愿去洛阳,也不愿去太原的原因。只是唐昭宗没想到朱温翻脸那么快。

可好景不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雄心勃勃的李克用准备攻打魏博,彻底占领黄河以北,结果魏博在朱温的帮助下,击败了李克用的大军。

同时,被李克用任命为卢龙节度使(即幽州节度使)的刘仁恭也拒绝了李克用的出兵要求,摆明了是想割据整个卢龙。

乾宁四年(公元89年),李克用和刘仁恭矛盾激化,双方爆发大战,李克用出兵五万攻打刘仁恭,结果大败而归。

之后三年,朱温先是攻占昭义和河中,成德和义武两镇也绝晋附梁,李克用实力缩水了一大半,这才导致之后数年,李克用一直被朱温压着打。

李克用把这些原因都归咎于刘仁恭的背叛,若是当时进攻魏博时,刘仁恭出兵了,也不至于无疾而终。

所以这些年,李克用和刘仁恭的关系并不好,这也是朱温认为李克用不会出兵的原因。

敬翔等人认为李克用出兵的可能性很大,并不赞成这个时候攻打刘仁恭,但最后还是没能阻止朱温,

所以才有了魏博境内大规模粮草调集的情形。

朱温的计划是先攻下横海,然后北上攻打幽州,从魏博出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跟之前的数次作战不同,这次朱温调集大军十万,其中骑兵一万多人,亲征横海。

这个消息无疑很劲爆。

当得到消息的太原朝廷,也没想到朱温是攻打刘仁恭,开始一度以为这是朱温的虚晃一枪,表面看似攻打横海,实际是攻打河东。

可当刘仁恭派的求援使者到了太原后,太原朝廷上下才明白朱温使者是真的在攻打横海,而且还有契丹的相助。因为在朱温出兵的时候,耶律阿保机亲率十万骑兵攻打幽州。

刘仁恭虽然下辖两镇,但同时面对契丹和朱梁二十万大军的夹击,压力也很大。

朱梁大军攻陷景州后,就趁机包围了沧州,这下刘仁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让人前来太原求援。

对于刘仁恭求援,太原朝廷中反对声很大,包括李克用自己都不想出兵。

“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父王和刘仁恭了。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父王,若是任由刘仁恭被朱温和契丹击败,他们就会大举进攻我河东。面对朱温,就已经压力很大,若是契丹也出兵相助朱温,则情况会更糟。

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河东重振雄风,也能让刘仁恭去阻挡契丹的兵锋,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

年轻的李存勖却认为必须出兵,李克宁自然反对,但李克用也担心刘仁恭覆灭后,朱温和契丹联手攻打河东。

想到契丹的背叛,李克用心里就火大,便改变了主意,决定出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