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唐辽初战(十)(二更)(第1/2页)
章节报错
天佑九年六月十五日,幽州城外大军云集。
幽州城北面,二十多万契丹大军在此安营扎寨,整个大营绵延数十里,一眼望去,令人生畏。
而在相聚不足二十里的幽州城西南方向,也有一座大营,但跟契丹的大营相比,相差甚大。
南面的这处大营正是氏叔琮率领的军队,包括左神威军、一万昭义军、两万成德军、一万五千义武军、八千关内道军队,加上幽州抽调的一万骑兵,除去之前损失的兵马,共计八万左右。
若是算上幽州城内的兵马,唐军大约有十三万左右,大约是契丹军队的一半。
两军的差距不仅仅是在人数上,也体现在其他方面。
契丹这二十多万大军中,步兵只有数万,剩下的二十余万都是骑兵。而唐军一共只有三万骑兵,而且还是五花八门拼凑而成。
不过这些军队并不是唐军的全部,李柷驻留的易州还有六万多军队,除却那一万镇西都督府兵马,其余五万五千人皆是精锐的禁军。在易州,就有两万精锐的骑兵,外加神机营。
虽说氏叔琮手下的兵马五花八门,但面对契丹大军,倒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他的八万大军驻扎在幽州城南,也是为了让契丹不敢全力进攻幽州城。
但第一天,耶律阿保机就直接对氏叔琮部发起了进攻。
耶律阿保机毕竟是一代雄主,他不会在有氏叔琮这么一支极具威胁的唐军在一侧的情况下进攻幽州。
拿下幽州对于他来说,就如探囊取物一般,但必须扫除南边的这支唐军,他的大军才能放心的攻城。
于是他果断的下令攻打氏叔琮部,第一天就由他亲自指挥,集中八万骑兵欲一举踏破唐军大营。
氏叔琮也不是临阵退缩之人,也召集六万步骑
迎战。
双方十几万大军就在城外,当着幽州城内守军的面,在城外杀得昏天黑地,大战从辰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午时结束,在这半天的激战中,双方数以万计的士兵倒在了战场之上,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
眼见八万骑兵都没能拿下眼前的唐军,耶律阿保机也有些不耐烦,想要再调集五万骑兵参战。这个时候在张居翰、杨赞图的建议下,幽州方面也调集兵马出城增援,若是氏叔琮战败,幽州就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也正是看到幽州城也出动军队,耶律阿保机最后选择收兵,结束了第一天的激战。
但这次大战也很惨烈,契丹大军折损高达两万余人,唐军也战死过万。其实若不是相互之间配合不力,唐军不会损失如此之大。
契丹军队虽然人数较多,但毕竟是轻骑兵,绕后突袭是他们的强项,可正面进攻却差了很多。若氏叔琮手上是六万禁军,绝对能让更多的契丹军队留在这里。
论单个战斗力,禁军平均水平或许不如常年征战的幽州以及成德等兵马,但胜在装备好、执行力强,配合更加默契。而氏叔琮这六万军队来自六个不同的部队,很难做到配合默契、令行禁止。
但好在挡住了契丹的第一波进攻,没有一击即溃。
就在前线大军在交战的时候,康默记却在数十名骑兵的保护下悄悄抵达了定州城。
“父王,这位是康尚,契丹的左尚。”
深夜的北平王府格外安静,房中,却是灯火通明。
此时在房间内,一共有五人存在,北平王王处直、王处直之子王郁、王处直义子王都、契丹左尚康默记以及康默记的一个亲随。
说话的是王郁,这位李克用的女婿。若不是因为他是王处直的儿
子,去年的晋王谋逆案,他可能就会被被处死。
但回到定州后,王郁并未得到太大的重用,心里一直闷闷不乐。直到数月前代表其父出使契丹,这让他意识到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若是能撮合好,他肯定能立下大功。
看到一脸谄媚的王郁,王都眉头微皱。
对于跟契丹人合作,王都并不赞同,但义父王处直却想用契丹来钳制太原朝廷。
王都的年龄并不小,他之所以能成为王处直的义子,靠的是前义武行军司马李应之,一个早年收留王都的道士。因为王处直很信任李应之,加上当时王处直还没儿子,所以就收了王都为义子。
这样一来,王都自然比王郁等王处直的亲儿子大,今年已经三十多岁,是义武节度使的行军司马,权力不小。
“原来是康尚。”王处直态度恭敬,看着明显是汉人面孔的康默记,他不禁问道,“康尚莫非是辽东的唐人?”
契丹如今的疆域早年都是大唐的领土,自然也有一部分汉人居住。康默记既然能成为契丹的左尚,肯定很早就得到契丹可汗的重用才是,在王处直看来,对方是辽东汉人的几率很大。
康默记神色平淡的回道,“本官是蓟州人。”
王处直有些惊讶,没有继续在这件事情上追问,对方要么是叛逃,要么是被俘获而去,无论哪种情况说出来都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