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岐王之殇(五)(第1/2页)
章节报错
其实信中的内容很简单,由氏叔琮亲笔写的几个条件:
第一,李茂贞赔偿粮食一百万石,铜钱五十万贯,绢二十万匹;
第二,李茂贞自废岐王称号,降为郡王;
第三,送其长子入太原为质。
答应这三个条件,氏叔琮就愿退兵,否则等攻破凤翔城,必屠了李茂贞全族。
这话中威胁的意味很重,李茂贞看完后,神色阴沉地都能滴出水,这简直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啊!
至于那一天的答复时间,李茂贞直接忽略了,他不可能答应这个条件。
若他答应,这就真的抬不起头来了,而且再无翻身之地。
一百万石粮食、铜钱五十万贯和绢二十万匹,足以掏空他的家底。失去了粮食和钱财,他拿什么去守住这片基业?
而且没了静难军和彰义军,他的实力大不如前,恐怕十年都恢复不过来。
“叔父!”李继崇看着信中的条件,犹豫了半天才敢开口,声音还压得很低。
“看什么?本王不可能答应这条件,氏叔琮欺人太甚。就算是他大军抵达又能如何?朱温当年都不能攻破凤翔城,本王就不信他能打进来!”
李茂贞看着手中的信,更加愤怒,直接撕成了碎片,撒在城墙上便拂袖而去,那一片片碎纸在空中挥舞,在场的人愣了一会儿,反应过来后,便立即跟了上去。
“招讨使,李茂贞恐怕不会答应信中的条件吧!”
看着凤翔城,李继崇有些担忧,那信中的条件,可是非常苛刻。
不说赔偿问题,就自降爵位和送长子入京为质,都是让人很难接受的一件事。以李茂贞的性格,不见得会答应。
“本使也没奢望他答应,吓唬他一下而已。”氏叔琮淡淡道。
李继崇听了,不禁有些意外,还能这
么玩?
氏叔琮没有继续解释,而是看着远处的凤翔城。
大唐立国初期,在此地置岐州,唐玄宗天宝年间改为扶风郡。
至德二年(公元5年),唐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先改为凤翔郡,同年底升格为府,改称风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指河南府)、太原合称五京。
因为是大唐的五京之一,所以城池高大坚固,这也是李茂贞当初能在朱温的包围下坚守一年多,要不是因为没吃的,估计李茂贞还不会服软。
凤翔的地理位置重要,位于关中平原最西边,再往西就进入了传统的陇右地区。
其中秦州就位于陇右,目前在李茂贞的掌控下,再往西就是吐蕃的地盘。
虽说吐蕃目前四分裂,但这里不乏部族不少的部落,而且族中勇士擅于骑射,岐军面对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占不到太多优势,势力范围到秦州就算截止了。
凤翔城外的护城河更是宽达两丈,仅靠人力跳跃,几乎不能越过。同时吊桥高启,城门坚固,攻城槌难以运送到城墙下。
想要攻城,必须制作木板搭在护城河上或者用沙土在护城河上填出通道,然后再用云梯和攻城槌强攻城池。
这种攻城方式,只要城内守军坚决抵抗,进攻一方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才行。
面对如此一座坚城,若是之前,氏叔琮绝对没信心短时间拿下来。
有着太原这个前车之鉴,氏叔琮对于坚城是有一些心理阴影了。他就三万五千人,若是在攻城时损失太大,想要攻占凤翔城,谈何容易。
好在圣上拨给他一些好东西,只要利用得当,炸开城门不是问题。
若是炸开城门,他都不能占领这凤翔城,他直接可以自裁了
,丢不起那人。
“招讨使,符帅去泾州之前曾说他派了几十人的斥候侦察岐军的动静,现在还未归来,猜测有可能跟随岐军进了城。”高行周想到一事,便开口提醒氏叔琮。
“也就是他们可能在城里?”氏叔琮眉毛一挑。
“可能性很大,若是有他们配合,我们或许能很快破城。”高行周自信道。
氏叔琮听完摇了摇头,“他们有没有真的在城内还一说。就算在,高大将军认为几十人的斥候能在几万人的大战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说完,氏叔琮看了一眼高行周,也算是敲打一番这个来自幽州的降将。
也不知道圣上是看重对方哪里,如此重用。禁军将军当了不过一年,就提拔为大将军,虽说有平定叛乱之功,但这也太快了点吧?
高行周面露尴尬,“招讨使说的是,是末将愚钝。”
“好了,吩咐下去,抓紧准备攻城梯、小车、木板这些,为明日的攻城做准备。”氏叔琮吩咐道。
虽说有那个大杀器,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那上面。
大杀器只能作为一个突破口,只要有了突破口,其他地方也就会接二连三出现突破口,大量的士兵才能趁机攻入城中。
氏叔琮要做的是一举攻破,大杀器的数量并不多,经不起太多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