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皇帝跪在地上,泪水横流,他伏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身旁,哭得像个无助的小孩,“老师,朕这就传太医,您一定要撑住。”

太傅刘义气若游丝地说道:“老臣有幸见到京畿解围,便……已无憾,现在老臣要下去……告诉洛将军和墨将军他们,告诉诸位同僚,大梁……守住了。”

说完,一代忠烈就此与世长辞,刘太傅虽是官,却同样义薄云天,忠义两全,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所以才有愿意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君王。

中年皇帝抹去眼角的泪水,转身面对着回防的西北边军,脸上恢复回庄严肃穆的模样。

风波初定后,京城繁华不再,家家挂白绫,处处闻啼哭,哀伤之情弥漫街巷,艳阳高照,却无法驱散这座古城的寒意,红砖绿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苍凉,仿佛连阳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暖,无法照亮这片被素缟覆盖的土地。

第二日,皇帝高坐明堂龙椅之上,策勋十二转,赐予功臣。

太傅刘义,忠义两全,经纬天地,身先士卒,血染沙场。今追封为“忠勇太师”,配享太庙,永世祭祀。

武卫将军墨城,英勇迎敌,以少击多,扬我国威,死战不退,以身殉国,今追封为“镇国将军”,赐爵“毅勇侯”,编纂战功录,流传后世。

宁朔将军洛玉,智勇双全,捍卫国家,以身殉国,功勋卓著。今追封为“护国将军”,赐爵“忠勇侯”,赐予御碑,永志纪念。

…………

户部尚李暮云,救主有功,忠诚正直,特迁为“内史侍郎”,赐良田五十亩,黄金百两。

一纸轻飘飘地圣旨落下,洛玉封侯拜将,看似轻巧,实则却并不简单,原因是大梁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女封侯,所以群臣纷纷表示反对。

大部分大臣都反对皇帝的做法,就像反对皇帝当初封洛玉为宁朔将军一样。

他们说女子怎么可以当将军?

按理,以洛玉的功绩,不应被封为从五品的杂号将军,而是应该和墨城一样,是从三品的封号将军,而这从五品已经是老侯爷和皇帝为她争取而来的。

而如今,洛玉不仅被封为了从一品的护国将军,甚至还封为了忠勇侯,这可是大梁历史上,甚至四境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群臣不同意一个女流之辈骑在他们头上,完成了他们都没办法完成的成就。

倘若洛玉可以死而复生,肯定会在殿上讥笑群臣,国破,是谁在守?是谁拼尽全力?是谁被刀刃切开身体?他们没受伤,所以也就不知道痛,觉得理所当然。

可知道痛的人却愿意去帮这位奇女子一把,原本和洛玉剑拔弩张的户部尚,或者应该说是内史侍郎在金殿上痛斥群臣。

他为皇帝挡了一刀,仅仅只有一刀就疼得他龇牙咧嘴,让他恨不得饮恨当场,他不敢想象那位身上千疮百孔的女将军在那时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

李暮云在金殿呵斥群臣:“就在今天,墨城将军的尸体被送了过来,那狰狞嶙峋的伤口,我看着那些伤口就感到痛,陛下封墨城将军为勇毅侯,镇国将军,大伙儿没有意见。”李暮云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如今,洛玉将军身上那嶙峋恐怖的伤口一点儿也不比墨城将军少,她和墨城将军一样都是大梁的英雄,怎么,墨城将军封得了侯,洛玉将军就封不得了?”

一个大臣马上站出来反对:“这不合乎规矩!”随即这位大臣便侃侃而谈,从古说到今,引经据典地说女子封侯有什么什么坏处云云 ,这位大臣便是一开始便从金殿离开的大臣之一。

而皇帝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抬手重重地拍在了龙椅上,把那说话的官员吓了一个哆嗦。

“郑大人既然这么厉害,怎么不见大人口若悬河将敌军劝退,全是一群腐儒!”

李暮云及时跪下:“洛玉将军有功,若不封赏,恐怕寒了天下将士的心啊。”

此话一出,便是那些想要阻扰的大臣也只得把话咽回了肚子里,如今于情于理都应当给洛玉封侯,皇帝打蛇上棍,当即拟好圣旨,此时才算尘埃落定。

倘若洛玉知道这些事,恐怕还要庆幸自己死得早,不然她还得拖着残躯听那群大臣口吐芬芳,真是头大得很。

封赏之事说完,皇帝便为牺牲的朝臣建了个忠烈陵,忠烈陵中首位便是忠勇太师刘义,刘义碑上刻着“经天纬地,义薄云天”之辞。

排下来的便是墨城与洛玉了,值得一提的事,二人的尸体都没有葬在这里,而是葬在了城郊,此处只有两人的石碑,至于为什么,这是皇帝的安排,没人知道为什么。

墨城将军的碑上刻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而洛玉的碑上则刻着“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

忠烈陵环境优美,栽植着不少花草树木,风吹过,万木倾伏,似乎是在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