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比想象中来得要快,也更加平凡许多,除了漫天飞动,鸣叫,盘旋的诸多鸟儿,成了送别灵均老道师徒四人的最后一支队伍。

望舒不是没有想过,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三清观,去往别的地方。只是在他的想象中,那一天或许是南诏最为繁荣昌盛的时候,他们功德圆满,衣锦还乡;或许是南诏最终破灭的时候,他们灰头土脸,带着遗憾和悲伤离去。

然而现实情况是,师徒四人离开的时候,南诏刚刚渡过一场莫大的浩劫,劫后重生,气数如日中天,既说不上巅峰,更谈不上落败。异牟寻知道四人要离去,却不知道他们这么快就要离去,故而没有准备,没有意识,也没有送别。

至于三位妖王,望舒抬头看着漫天的鸟儿,微微露出笑容。昨天一场豪饮,凤鸾作为一个女子,不比任何人喝得少些,只怕现在还在呢喃和酣睡之中无法自拔。这么说,这些鸟儿,就是她一早就安排吩咐好的,倒也足见她的心意。

三位妖王之中,委蛇最强大,也最懒惰,心思算不上粗苯,却也不会有这般精巧;狸则是不通世事,没有想得这般深远的心思,自然也不会有这样的安排。只有凤鸾,作为三人之中,最接近凡人,最拥有人性的一个,才会有这样小巧的心思,为师徒四人送行。

望舒甚至想起了三清观落成的那一日,蒙舍城的百姓们扶老携幼上山前来参拜,也是三位妖王像今日这般有了诸多安排,情景都是一般无二。只是时移世易,一切终归都在发展,当年的三位妖王之中,阴康已经前往扶桑多年,渺无音讯;委蛇和凤鸾则是在灵均老道多年的指点之下,已经隐约脱离了妖族的身份,开始朝着寻常的修士发展。而当年的蒙舍城,四十年前就已经毁在了一场浩大的地动山摇之中,不复存在,一切也都被改变了。

至于狸……望舒微微笑着,想着狸的样子,暗暗祝愿,希望他能够早日理解更多的人情世故,待得再相见时,能够更成熟些。

平心而论,南诏和中原成千上万里的距离,对灵均老道师徒四人来说并不算什么。成就教宗的一大特征,便是所谓的“形由心至,貌随心转”,空间上的阻隔,对于这群掌握部分虚空法门的修士高人来说,已经不算是什么。无论是虚空挪移、元神显化还是神念降临,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困难之事,轻易就能办到。

只是灵均老道这一路走着,一路也对众人讲述这一次离开的意义,一面一步一步踏上结实的土地,一面毫不气喘地说道:“此番离开南诏,你我都要暂时斩断与南诏之间的机缘,待得时机到来,再度回转。原本道门降下符诏,召回我等之事,陈祖师曾有些考量,不愿意就此放弃南诏的道统和信仰。乃是为师劝服了祖师,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话语相告,解释你我在南诏日久,已经对此地有了深情,纠葛太深,因果太重,劫数横亘出现,于人于己,都是无益。”

“我们如何来,就如何走。来的时候一无所有,走得时候也两袖清风,一步一步,靠自己将之前一甲子留下的诸多因果尽皆斩断,以此避免因果纠缠,衍生劫数。为师知道你们不舍,却也应该晓得,凡事过犹不及,此刻的短暂相别,乃是为了日后的重逢。或许有朝一日,你们都能理解为师此刻所说的话语时,便是再度回转南诏,再次度化万民的时候。”

望舒他们只跟在灵均老道身后,低着头,沉默迈步,不发一言。灵均老道的意思,他们多少是能够理解一些,却是作为证得长生久视的修士,比起一般的凡人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摈弃延续自身的情爱欲念之外,对于因果劫数之事也会看得愈发清楚,多少还是懂得这些道理。

对于凡人来说,一生最长不过是百余年,繁衍后代,建立功勋,一切有始有终,百年内所能累积的因果劫数,在生命终结的一瞬间就尽皆烟消云散,不复存在。然而修士们与此不同,却是长生久视之处,千年也是等闲。在这千年之中,累积在一个神通广大,与天地自然,一方百姓甚至朝代历史都有莫大关系的修士身上,却是太过深重了一些,少不得会衍化出诸多劫数来消弭这些因果,却是对修士以及凡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上古年间,阐教十二金仙个个都是数千年修为的高人大能,三花聚顶,五炁朝元,天地同寿,却也引来莫大杀劫,引发封神劫数,致使天地苍生,都陷入了近百年的无穷劫难之中。

因果,是天地间一切的原动力,有因有果,才有众生万物之间的往来与运动。然而因果太大,纠缠太深,无论对修士本身,还是对天地自然来说,都是一种威胁,却是其力量强大到足够破法的时候,整个世界也就会走向最终的终结。

延续自身的存在,乃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根本愿望,无论其有没有足够的理智来理解这一个愿望,愿望本身都是真实不虚的。蝼蚁尚且偷生,当有某种存在,威胁到整个天地的时候,天地间就会自然而然,降下劫数,将其抹杀,从而维持整个世界,一切有情众生的存在。

这也便是修行者,无论是人类还是异族,都会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遇上无穷无尽的劫数的根本原因。过于强大,过于长久的生命,本身就意味这过于深重的因果,也就等同于对整个天地自然的威胁,自然而然会受到劫数加身。这也便是所谓“顺行成人,逆行成仙”,修行乃逆天而行的道理。

正是因着这等道理,灵均老道当初来时,就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和打算。原本在灵均老道的筹划之中,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们师徒四人就要回转中原,为道门在中原的诸多安排和打算出一份力。奈何安史之乱中,上主两次出手,削弱了道门对李唐的影响,延缓了李唐的破灭,同时也影响了与李唐气数紧密相联的南诏。

为着避免诸多不可预料的麻烦,灵均老道不得不在南诏多逗留了十几年,而也就在这十几年中,因果和劫数也终于降临,为着望舒与南诏蒙氏之间的纠葛太深,引发了他想要逆转凤伽异命数,帮助蒙氏延绵的心思,从而直接导致了拓东城外的种种浩劫,差点叫他自己都身死道消,也叫灵均老道看清了因果劫数的厉害,主动要求离开,斩断因果,保护自己的徒弟。

正是因为理解这些道理,望舒他们才对灵均老道离开南诏的决定表现得这般顺从,又是隐约知道这一去再难回转,却是已经斩断的因果,想要再度建立联系,却是十分困难。故因此,众人心中虽是不舍,却是没有丝毫抗拒,明白灵均老道的苦心,也为自己的将来做着诸多打算,自有考量,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洞悉更多的道理,再度回转这一片土地,延续自己的传说。

平心而论,望舒嘉月等三人对南诏的感情之深厚,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对中原的感受。他们十几岁时,就被灵均老道带来了这西南蛮荒之地,从六诏时代开始,亲眼见证,亲手参与了南诏的发展壮大和立国称雄,迄今为止不到百年的人生经历之中,却是有绝大部分抛撒在了西南的土地上,自然是感情和因果一般深厚,甚至已经威胁到了自身,不得不离开,也是无法。

况且,师徒四人始终是中原道门的弟子,有着自身的传承和根源,在最初南诏弱小的时候,中原道门与南诏之间的利益一致,四人可以大使拳脚,顺应本心,全心全意地帮助南诏的众人。然而随着南诏的壮大,气数的发展,道门与李唐,与南诏之间都出现了些许分歧,这些分歧,有些是早在计划之中的,有些也是远远超乎计划之外的。到得有朝一日,分歧和矛盾暴露在众人面前之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就不是要不要救下凤伽异这么简单了。

一切种种,逼迫着灵均老道下定了决定,不得不暂时离开南诏,离开西南,先行回转中原道门,斩断这一段因果,再行商量。也是这么多年,灵均老道作为师父,总要带着几名弟子回到中原去看看,叫他们见识更大的世界,对他们的修行和心性也是十分有益,便也如当年的阴康一般,偏安一隅,始终是难有所得的。

灵均老道知道离开会给众人都造成些许情绪上的影响,但他对此并不觉得有多为难。一切都是人之常情,也该依照人之常情,待得望舒他们到达中原,重新看见那个存在于他们幼年记忆里,远比南诏广阔,远比南诏发达,也远比南诏复杂的世界时,他们对南诏的不舍便会淡去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对辽阔天地的理解和远超过一般中原修士的感悟。而这,也就是灵均老道所希望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稍稍有些出乎灵均老道的预料。仅在众人出发离开三清观的第三天,还在沿着洱海水系朝着拓东城进发的时候,望舒他们的心态,就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