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
章节报错
在汉水对岸的魏军大营中,曹操正在一座高台之上举办着元日宴会。 今日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初一。 元日为夏历的正月一日,又称为“正旦。” 因为今日处于一年开端,四时的开始,一月的开头,所以又被称为“三元。” 元日可以说是两汉以来,华夏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每年此时,上从皇室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而因为元日的特殊性,历代统治者亦将这日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 中央朝廷每日在元日都要举行大型宴会,在大型宴会上君王大会群臣,上下同乐。 一场盛大元日宴会的举办,既能有利于君王彰显恩德,稳定人心,又是一种体现本国人才鼎盛,国力强盛的方式。 若说在曹操未开邦建国之时,他对举办这样的宴会或许不感兴趣。 但自从他建立魏国以来,已经算是一个君王的他,深刻意识到了这种与臣同乐的大型宴会,有时能起到的作用,不比数万大军差。 所以虽然如今曹操还在军中,但在群臣上表奏请是否要举办元日宴会时,曹操答复了一个“可”字。 为了筹办这场宴会,魏军中的众魏臣便在曹操的近臣董昭的组织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董昭依照曹操的意思,在汉水岸边起了一座高达数丈的一座宴台。 这座宴台虽规模与邺城中的铜雀台无法相比拟。 奢靡程度与铜雀台相比更是显得简陋至极。 但能在短短时间内,快速建好这一座高台,亦不容易。 在建好这座高台后,曹操在许褚的护卫下来检阅过。 虽然为了快速完工,整座高台除了重要部分以石奠基外,其他部分大多以木材构造,显得不够恢宏。 但他对董昭能短时间建好,这样一座气势不凡的高台很是满意。 他亲自为这座高台命令为“凌汉台。” 凌有高出的意思。 曹操将这座举办元日宴会的高台命名为凌汉台,有两重含义。 一个是这个高台,乃是在汉水旁的地基上所见,故为凌汉。 凌亦有侵犯、渡过的意思。 十万魏军对岸,就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数万汉军。 所以曹操给高台命名为凌汉,还表达了他想渡过汉水,击破对岸汉军的愿望。 在魏国众臣紧张的准备之下,终于在元日到达的前一天,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 这日在无比宽阔的高台之上,早已经按照各位大臣的官职,依左右两列分别摆放好了数百席位。 不久后,高台之上魏国王廷的专用鼓吹乐队吹起了乐曲。 在这悦耳动听的乐声之下,众多曹魏大臣开始在上百礼仪官的带领之下,陆续往高台上而来。 话说,,,版。】 而在上了高台之后,这数百位魏国臣子,便按照早已安排好的座次开始入座。 当所有臣子都入座之后,这时高台之上的乐声就从悦耳动听转变成了威严肃穆。 在威严肃穆的鼓乐之下,头戴王冠,身穿玄色诸侯王衮服的曹操,在左右亲军的护卫下,开始缓步踏上高台。 曹操的亲军是虎豹骑,个个都是身材彪悍之辈。 在他们护卫之下的曹操,虽然身材没他们高大,但曹操手按王剑,身姿提拔,他那如鹰般的眼睛散发着种种凌厉。 征战数十年,击败无数强敌的辉煌战绩,令曹操周遭散发着一种霸道慑人的气势。 在眼前王冠珠琉的闪动之下,曹操坚定的一步步踏上了,这代表着无上权威的高台。 曹操每踏上台阶一步,台阶两旁的臣子就纷纷伏拜。 随着曹操与高台上那由金玉铸成,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王座越发接近时,台上台阶两侧魏臣就伏拜的越多。 当曹操最终站在王座之前时,整座高台上,所有魏臣他们此刻已经尽皆拜服在曹操的脚下。 魏臣中有威名响彻天下的曹仁、张辽等,有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当世大儒华歆、王朗等。 但无论他们在天下间的名声有多大,此刻却都心甘情愿的拜服在曹操王履之下。 纵使有着汉中之败,但九州握其六的他依然是那个,可以睥睨天下的魏王曹孟德。 当曹操坐在王座上之后,高台下数万魏军就齐齐高喊着“魏王”两个字。 在军中,曹操的威望无人可以比拟。 在数万魏军甲士奋力高喊的情况,那“魏王”二字震耳欲聋,并且清晰无比的传入到对岸汉军的大营中。 耳中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曹操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他特地选在汉水岸旁举办元日宴会,为的就是让对岸的汉军看看他大魏的威势。 威势越高,越能震慑敌人军心。 凌汉台乃是面对汉水建造的,当曹操坐在王座上之后,他正好能从高台上看着对面汉军大营的所有场景。 果然,当震耳欲聋的魏军欢呼声传到对岸的汉军大营中时,汉军大营中突地闪起无数火光。 似惊慌,似察看。对于这一幕,曹操很满意。 汉军大营中的关羽等人在听到那壮大的“魏王”欢呼声后,就纷纷来到岸边往对岸看去。 当他们看到对面灯火通明,礼乐大作时,就知道是曹操在举办元旦宴会。 随后关羽等诸将,一下就明白了曹操要在迟尺之外的对岸上,举办元旦宴会的意图。 关羽见因为那数万声魏军气势高昂的欢呼声,令己方士卒开始有些慌乱之后,他立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孟德既然要来攻心这一套,那他奉陪到底。 关羽立即命人前去召集,军营中高嗓门的士卒 在魏军壮大欢呼声之后,整场元日宴会拉开序幕。 主管接待宾客的谒者,将宗亲及两千石以上的高官一一领到魏王曹操台阶之下跪拜。 在跪拜之后,这些曹魏高官为曹操献上寿酒。 在献酒时,献酒的大臣先将寿酒跪授魏王的侍中,而后再由侍中将寿酒跪置王座前。 魏王曹操对这些寿酒可选择喝,可选择不喝,依献酒的大臣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定。 对于那些宗亲献上的酒,曹操纷纷脸露笑意一饮而尽。 但献酒的大臣,一定要饮下自己那杯。 在献酒之后,本来便是献礼环节。 但曹操崇尚节俭,之前他为避免献礼造成臣子互相攀比导致贪污,所以将这一环节给舍去了。 在献礼环节后,高台上的谒者跪奏“臣某等奉觞再拜,大王万年!” 谒者一说完这句话,高台之上所有的大臣亦齐齐出来跪奏此语,当诸臣跪奏此语完后,高台之上礼乐大作。 自此正式的宴会才开始。 当魏王曹操开始进膳之后,跪地的诸臣才敢纷纷入席开始进食。 而许多歌姬舞姬也纷纷在谒者的带领下,开始为魏国君臣献艺。 凌汉台之上,魏国君臣既有美酒佳肴入口,又有曼妙舞姿所欣赏,脸上尽皆流露着陶醉之色。 曹操在陶醉之余,亦时常观察着对面的汉军大营。他今日于数万敌军之前,大摆宴会,纵酒高歌,这是表达他对那数万敌军的一种蔑视。 他便是要用今夜的元旦宴会来告诉对岸的关羽,来告诉天下人,莫要以为取得了几场小胜,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真正留有余力的是他曹孟德。 而这亦是曹操为关羽设下的诱敌之计。 若是关羽以为今夜他会因为举办宴会而放松警惕,从而想要夜袭,那就正好遂了他的心愿。 他可还有数万大军,此刻正枕戈待旦着。 因为酒精的麻醉,令曹操的情绪此时很高涨。 在礼乐的伴奏下,他执着敲打起了食桉上的酒杯,口中开始吟唱起他的得意之作《龟虽寿起来。 当曹操那动情的吟唱声响起之后,全场的歌舞乐声都很识趣的停了下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随着曹操的歌声飘荡在高台之上,高台上的诸臣亦纷纷开始执着敲打桌桉应和曹操。 这首《龟虽寿乃是曹操统一河北后,赤壁之战前所作。 那时候他虽然已经五十几岁,却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天下一统在望。 因为感慨过往,又因为展望未来,曹操作了此篇。 如今又是一次南征,有感而发的曹操不禁想起了这首乐府诗,将其吟唱了出来。 曹操此时吟唱这首诗,也是为了激励自己,毕竟今日过后,他已经六十六岁了。 而在曹操的吟唱之下,高台之上诸臣亦皆心有所感。 曹操已经不年轻,他们这些跟随曹操鞍前马后数十年的臣子,年华也已经不在。 本来今晚的元旦宴会发展到这一步,每一步都在曹操的预料之中,但可惜曹操他千算万算,却唯独算漏了南方的糜旸。 或者说之前,糜旸的存在根本就没入了他的眼中。 就在高台之上君臣欢乐的时候,一封来自江陵的急报已经送到了高台之下。 信使在来到高台之下后,立即找到了他的上官,向其禀报了一则紧急军情。 而那名上官在听到这则军情之后,当即脸色大变。 他见高台之上魏王正在大宴群臣,他有些迟疑要不要将这则紧急的军情上报。 但想到魏王那严厉的军法,延误军情可是死罪呀! 于是乎,这名魏王祭酒之下的属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