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山门一条长道,绕着金天王庙宇而上,直入碧霄,在块周回三里有余的高平地处,搭建好了醒目的圜丘祭坛。

旁侧的峭壁上,犹自摆放着“石养父母”的巨大木像,于淡淡的霜雾中,俯瞰着如线一般的山道,这两尊木像,一男一女,其代表的是上古时期人们对“石神”的顶礼膜拜,皇帝决意在华岳封禅后,华州地方官便让工匠将其重新漆了一遭。

自山门到圜丘,不管是率先上山的宰相郑絪,还是其他在此的侍卫、从事们都惊呆了,这情景他们终生难忘:

当皇帝走出金辂车,脱去衮服,换上轻便的衣衫靴子后,忽然疾奔起来。

郑絪和诸人都瞪大眼睛,长大嘴巴。

他们不晓得皇帝到底是受到什么样的情绪支配的,五十多岁的人,九五至尊,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跑起来。

事后有位神威军侍卫军官回忆,好像是皇帝刚换好衣衫,卫国公高岳立在他的身后——此刻日头冉冉从华山绝峰处升起,将高卫公的影子投射出来,恰好笼罩住皇帝的身躯。

以此自然现象为契机,皇帝就如此爆发了。

那黑色的影子,让皇帝想到灞桥边焚烧掉的椑车上载着的内棺。

“它缠绕在朕的四周,也压抑在朕的心上。”

皇帝为了摆脱它,这约莫就是奔跑的原因。

皇帝的目的地在哪?

没人知道,但也不需要知道,因为从石养父母祠到圜丘,哪怕再到斗坂,山路就是那一条悠长而稍微有点弯曲的线。

两面都是悬崖。

皇帝跑着,身着章服且大惊失色的高岳、郑絪在其后丈余处,紧追着!

三十步,五十步,一百步?皇帝已经不清楚具体跑动的路程,他只觉得两面的松柏灌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深,尤其是对着太阳的那侧,格外茂密,他的身影在此山峰、松林和石道间,仿佛越来越小,努力也愈发徒劳、阻滞。

日头在杂杂乱乱的松枝间,随着皇帝的脚步而晃动着,不断晃动、跳跃,它投在皇帝的眼眸里,就像是不断闪烁的鬼火,在深秋天气里,阴森而恐怖。

“陛下,陛下!”背后传来高岳急促的呼喊,夹着掠过的风,时近时远。

皇帝回头,却看到高岳和郑絪似乎近了不少。

一下子皇帝很害怕,他只觉得脚下踉跄,猛然便跌坐下来。

通天冠滑出数尺。

石道上全是刚刚降下的霜,侍卫们和从事官员们虽然先前清扫过一遍,可也架不住不断的新霜飞扬。

画面由原本剧烈的变化,陡然静止下来。

高岳和郑絪都吓得不轻,暂且不敢再往前追,而是和跌倒在地的皇帝保持五尺距离,把手微微伸出。

两面的松树在日影里继续摇曳晃动,发出海潮般的鸣动。

良久,画面又动了:皇帝在石道上往前爬了数尺,抓起了自己的通天冠,接着又倚靠在块半悬空的岩石上。

高岳和郑絪都不敢动。

“陛下为何如此?”高岳最终说了这话。

皇帝怔怔看着高岳,他没有冠,灰白的头发有些松散,在风中凌乱着,他喘着粗气,反问高岳:“为何如此?朕,倒向问你高三,为何如此!朕何曾亏待过你,何曾——你在集贤院正字时杀回纥人,是朕保下你,你从泾原营田归来,是朕拔擢你为供奉官,为监察御史;奉天城后,你官位一年迁转数次,从尚省头司郎官,到郎中,再到兴元少尹,然后更是节度使,更是中侍郎,朕何曾亏待过你啊!”皇帝越说越激动,简直是撕心裂肺,“朕原本心心念念,此后朕是明君,你是贤臣,可自从镇海军李锜后,你就是如此回报朕的嘛?朕心疼,朕不解,高三啊,朕想不明白啊!”

言毕,皇帝忽然站起来,就在那数百尺高的悬崖边站起来。

高岳和郑絪吓得赶紧往后退了两步。

皇帝激动不堪地指着下面,“高三你为什么要和陆九、明、杜遵素、杜君卿等人,逼迫朕,削夺朕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为什么要把朕逼迫到这绝壁之处!”

郑絪实在没想到,好好的封禅会到这样的地步。

可山下,其他大臣和从事们都还不知道,正在筹备封祀台的事宜。

郑絪便把目光转向高岳,意思是皇帝在针对你,你来解释。

这时候高岳的眼神消散了原本的仓猝,变得坚定起来,“陛下如何不是明君,我等又如何不是贤臣?”

“封禅封禅,你们想的就是削夺朕的临时圣断的大权。”

“封禅,本就是君臣间一起举办的至公至德的庆典,呼唤的是泰平盛世。”

“盛世何在!”

“攘除四夷,万国来朝,国计丰足,这便是盛世——陛下,你刚刚即位时,南夷北狄交逼,华夏中土不绝如线,内又有叛镇割据如林。现在西蕃败走,南诏臣服,洞蛮诛灭,回鹘俯首,其他骠国、环王、三佛齐、新罗、渤海、倭国都派遣使者,朝贡大唐;陛下行两税法来,又经我等臣僚厘革改良,现在淮海、江东、江西、鄂岳一斗米值三十钱,不贵不贱,商贸转通,官民皆有经年积蓄,国丰盈,这如何不是盛世?接下来便可追求千代礼制正统,百年的安泰,这就是盛世!而陛下你想要的盛世到底是什么,是在紫宸殿里独断乾坤?是靠几个近臣集团撺掇朝政异论相搅?还是想对为国为民的勋臣性命予取予夺?陛下你的私权膨大,你一家一姓耀武扬威,视亿兆如草芥,视国士为下仆,你是威风了,可对国家到底有什么益处!”

郑絪都惊呆了——高岳的话语直指皇帝内心私密处,宛如利剑般,果然皇帝根本无法反驳,只能仰面靠在岩石上喘息不已。

“封禅,臣又何曾在乎。不过是要陛下清楚,皇唐的道统可千秋万代,但陛下不要再任性妄为,染指搅乱政统之事,以私害公,那样只能是自取灭亡。君臣相得,政道互辅,公私分明,天下共和,那样百年千年后,陛下永远是青史垂名的明君,这华岳上还会永远承载华夏之壤!”

“是,朕信你,可你的子孙会如何,你叫朕如何安心?”

高岳的笑有些鄙夷,“陛下,臣的儿子们并不曾出现在封禅名单上。”

皇帝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