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童贯又奏请赵佶在河北路置四总管,即四路军事总管,以加强河北的防御。

这四路军事总管:

一是中山府军事总管,由辛兴宗负责——中山府,庆历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抚使,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军,政和三年升为府。

二是真定府军事总管,由任元负责——真定府,庆历八年置安抚使,统真、相、邢、赵、洺州。

三是河间府军事总管,由杨惟忠负责——河间府,太平兴国元年名高阳关,庆历八年置安抚使,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州军,大观二年升府。

四是大名府军事总管,由王育负责——大名府,庆历八年置安抚使,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通利、保顺州军。

这四路军事总管,又同时兼任诸路副都总管。

童贯要求这四路军事总管积极招集逃亡军人及招刺诸处游手人氏充军。

童贯想用这四总管来建立起河北军事组织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招兵买马,充实实力,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河北的防御,来恢复大宋的部分军事实力。

童贯的这个想法并不是来燕京之后才想出来的——之前,他与马扩谈话时,就已形成这个想法了。

因为河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关可以据守,所以宋朝自建国以来,为防辽军南下,在河北边防线上采取了很多防御措施。

例如,大规模种植榆树柳树构成防御树林,开挖塘泺修建“水上长城”,加强河北城池建设构筑城池防御体系等等。

这些措施,应该说对巩固宋朝北部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百多年间和平友好无战事,边境之人不识兵械,甚至有许多士兵都不会骑马了,河北边防虽貌似存在,但无论是战略设施还是防御体系,皆已逐渐废弛。

童贯对河北的军政情况其实是有所了解的。

公平的说,从宣和四年春天童贯率军来到河北巡边开始,直到宣和五年七月童贯致仕,童贯一直在努力经营河北军务。

一年后即宣和六年九月,谭稹被撤职,童贯又重新担任河北河东宣抚使,他继续经营大宋的北方防务。

童贯将燕山地区看作是第一道防线,将四军事总管看作是第二道防线,而黄河则是第三道天然防线。

童贯以为,通过这样加强部署,河北防线应该是固若金汤……

……

重新布好防御设施之后,童贯才回京,然后向赵佶汇报说:郭药师练兵有术,力能抗掳,忠义可嘉,绝无异图。

同时,领枢密院事的蔡攸也因为对郭药师印象不错,而向赵佶保证:郭药师绝对没有问题,大可放心使用。

赵佶这才打消了对郭药师的疑虑。

赵佶后来又接到一些奏报,说郭药师与金人私下有所接触,提醒赵佶要引起注意。

可赵佶对于这些奏报,全都不予重视,搁置一边。

……

白时中、李邦彦和蔡攸联合起来挤兑蔡绦的目的,是用蔡绦来逼蔡京让出宰相之位,他们希望蔡京能自动辞职。

可蔡绦被勒令停职了之后,可能是蔡京太留恋宰相这个位置了,也可能是执政经验丰富的蔡京太想要靠他自己的力量挽救大宋了,总之,蔡京根本就不提主动请辞一事,依旧厚着脸皮赖在宰相之位。

赵佶对蔡京迟迟不肯上表交权,也有些不满,他觉得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宣和七年四月,童贯刚从燕京回朝,赵佶便命童贯与蔡攸一起去蔡京家,令蔡京上章谢事。

这天,童贯与蔡攸来到太师府邸说明来意,蔡京连忙置酒招待,酒宴刚开始蔡京便哭着说:“上何不容京数年?当有相谗谮者?”

童贯回答说:“不知也。”

蔡京又说:“京衰老宜去,而不忍遽乞身,以上恩未报,此心二公所知也!”

左右之人闻听蔡京连儿子蔡攸也尊称为“公”,皆窃笑。

虽然蔡京为了继续当宰相,都管他自己的儿子叫“公”了,但这仍然不能改变赵佶罢免蔡京的决心。

见他是怎么也不可能再赖在宰相之位了,蔡仍才在极度不甘之下写下了辞职,辞去了宰相之位。

蔡京这次出任宰相只有短短四个月,最后黯然下台。

……

五月五日,赵佶以童贯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平了高托山等叛匪之乱为由,下达诏让大臣们议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六月六日,赵佶正式颁布诏令,太师、豫国公童贯,依前太师、领枢密院事、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进封广阳郡王。

在此之前,宋朝异姓非外戚,无封王者。

在蔡京主政初期,为“持绍述之说”的政治需要,蔡京曾建议赵佶封王安石为舒王,后来何执中又被赵佶封为清河郡王,但他们都是死后追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