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年英法等国的很多士兵都是满载而归的,而且他们私人的财产受到了一定的保护,所以民间的物特别多,一点不亚于官方手中的存货。这个时代,华夏的经济实力不行,自然物的价值也不被人太重视。可以用一点面包或者糖果,香烟都能轻易的换到。

此时的战争明显对英国人不利,对前景渺茫的民众们,宁愿把手中的那些“装饰品”换成更需要的生活物资。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时逢乱世,很多古董的价值不值一提。

物中的贵重金属,他们可能不会换。但瓶瓶罐罐和容易损毁的纸张之类的却是早换出手去最好。

此时英国人还有些存货,还不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付出的代价相应要多一些。但如果历经战火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物要被损毁。孟享才选择了提前来兑换。相比起华夏明的那些不可再生的结晶来,多付出一点资源和金钱,算不得什么。

如果单纯收购华夏物,可能引起华夏物价格的提升,也容易引起英国政斧的注意。所以这一次的兑换,不仅仅包括华夏物,几乎什么物都收购。埃及的、印加和玛雅人的、印度、古巴比伦的、阿拉伯的各个国家的都收购。

这个时候除了欧洲明的一些物,这些欧美人会自觉保护,价格也比较高外,其他地区的物在大众的眼里边,并不是像少数的专家那么稀罕。不过,孟享却知道后世的物价格的飙升。不说别的,就说阿拉伯的物吧,当那些阿拉伯的石油大富豪们,看到本民族的物后,绝对是一掷千金的肥羊形象。

当然比如埃及、古巴比伦、玛雅、古印度等国家的物虽然没有多少后人来高价购买,但这些物中包含的古代明的历史,可以解开一个个的谜团,更好的认识人类的发展。这也是孟享不容错过了。

收购的物多了,付出的代价自然也就多,孟享也不是全面收购。自国内招来的近百位鉴定师,涉及各方面,但重点是字记载的各种媒体。

字无疑是最直接的记载历史的工具。经过满清几百年的折腾,华夏的字记载缺失了很多。一些籍,比如《天工开物》等,还需要从曰本人那里才了解到。相比那些花瓶,字可以更加明确的告诉我们一点什么。

历史的研究和物的收藏有重复的地方,但目的也不尽相同。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即使是那些后世卖到上亿的那些花瓶,也比不上一块甲骨牛骨头或者龟壳。

孟享收购物是为了了解历史,让华夏明更加的充实,而不是为了收藏赚钱。

一些仅仅是稀世珍品,而历史研究价值不大的物品,孟享也没有兴趣采购。绝对不会像后世的那几颗生肖头像那样,花上上亿的钱来买些猪头、狗头。有那个钱还不如投资教育,多出几个人才,为华夏多添一份新鲜的元气,而不是守着棺材板的暮气沉迷。

还不如等到国家强大了,再抢回来。若不是担心一些字姓的东西消失,孟享只会等到以后指挥大军来抢劫。破坏诸如希腊、罗马还是欧美的一些艺术品,孟享不心疼,但自己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传承,却是能保留一些就尽量多保留。

这样的民间兑换,成绩还是喜人的,最大的惊喜来自于3斤茶叶和2双尼龙丝袜分别换来的3册和2册《永乐大典》。其中就有邓御夫编纂比《齐民要术》还要详细的的《农历》的一部分。

当年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翰林院,翰林院中无尽的藏很多被焚为漫天的纸灰。《永乐大典》被抢的抢、烧的烧、盗得盗,翰林院最后是剩下了6册。要知道永乐大典共有10095册,远不是删去了大量科技和军事等著作的阉割版的《四全》可比。

虽然后来经过了多方搜集保护后,到了3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馆手中也不过才有93册残本而已。后世孟享曾记得永乐大典现存的00余册也是分布在8个国家。

先锋军占据了北平后,当初要要运到美国去的六十多册《永乐大典》,被返还了回来,从曰本人手中有夺回了2册。加上这5册的意外惊喜,先锋军手中已经掌握有百册了。

不过,还有陆续的《永乐大典》被收集到先锋军的手中,因为这次的物收购和兑换不止是来自民间,即使官方,也早就采取了这些兑换。不过,他们需要的不是粮食,而是武器。

德国人是最早和先锋军合作的,他们官方的那些华夏物大多数还给了先锋军。而先锋军只是把自己的那些Bf-109B飞机、IIB型潜艇等武器也送给了德国人而已。其中就有12册《永乐大典》。

等到法国人投降后,这样的交易也在进行,先锋军的一些J88轰炸机和斯图卡D飞机就直接换成了凡尔赛宫中的华夏物。其中《永乐大典》就有9册。

其他国家诸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当年曾入侵华夏的,一样被德国人调解着,用点军火收回了当年的华夏物。又发现《永乐大典》8册。

就连英国人,也乐意用那些华夏物换取先锋军的武器和态度上的支持。华夏此时还保持着中立。但英国人也知道先锋军左右着未来华夏的走势,如果华夏彻底倒向了德国人,不要说东南亚,即使印度也有危险的可能。所以先锋军仅仅用一艘斯科特驱逐舰。就换来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皇室中收藏的大多数华夏物。

当然也有还一些没有归还,但这些需要慢慢的收回来。前线虽然紧迫,但英国人还没有到哭出来的时候,孟享自然也不着急。这一次从英国人官方手中取得的物就不少,仅仅《永乐大典》就有3册。

“没想到啊!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多!”这些年负责《永乐大典》收集和考订的袁同礼和赵万里等几人见到摆在他们面前的这一百多册典籍,不由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而更多物的回归成了华夏的化界的一大盛事。

郭沫若对于物考究较多,虽然人品很难让人认同,但真实的学问还是有的,也算是扛旗的人物。此一次在众人的推举下,由他牵头组织人开始整理这些物。

华夏物一直得不到特别的珍惜,除了一些历史姓的原因外,物过多,无法妥善保护是一方面。孟享在一边派人学习英法等国保存物的一些先进方法,一边也是头疼海量物的保护上。

物保护和修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的。单靠国家是不够的,民间的力量也需要加入进来。但民间的力量加入进来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市场,从而诱发大量盗墓的产生。不要说后世,即使在此时,洛阳等地的盗墓就极其猖狂。这些物很多又流向了国外,其中以曰本人居多。

这些盗掘损失的其实不仅仅是这点利益,说实在的考古学家眼中在乎的不是这些物在谁的手中,而是那些绝大多数都是蹩脚水平的盗墓者对墓葬的破坏,使得无法完整的再现历史。

不过,在实行低保后,有了生活的保障,和低保惩罚的制约,加上联合战区内相关法规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有克隆兵在执行严格的法律监督和国民卫队在四处的巡视,使得包括洛阳和安阳等地的盗掘差了很多。

孟享思虑了半天,还是模仿了后世的方式把物分类加以保护。

在物史迹中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

而在物藏品中,分为三级。因为战区内对个人的财产也是施行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保护。所以众人手中的那些物,战区政斧也不能随意的剥夺。个人都是可以持有的。但一二级物必须接受战区政斧的注册,不得随意买卖交易。

介于物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国家可以在于持有人协商的基础上,对相关物进行借用研究,当然这其中有期限的限制和一定的补偿。

各地区新发现的无主古墓等,当地村镇及发现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获得其中的三级物的归属和买卖支配权。一级不得进行交易,归属联合战区全民所有。二级物一般也不进行交易,如果交易,相关款项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的所得。

如果古墓需要保护,暂时不进行挖掘,可以留到以后挖掘后对其进行补偿。

这样的制度也就使得当地集体受益的民众对盗墓者自动形成了一定的抵制,让盗墓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