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如实以告,李泰的密信源自于长孙无忌,没什么好说的,取《扁鹊神篇》的曲折,他详细说明。

杜如晦沉默了许久,将密信、《扁鹊神篇》收了起来,道:“此事二郎就别管了吧,交给为父处理,已经接触太多皇室丑闻,过于深入的干涉这一些,对的仕途之路,有害无利。”他说着,眼中闪着耀眼的光芒。

这一次,早已沉寂许久的名相,要准备活动一下筋骨了。

第七十八章大事底定

第七十八章大事底定

俗话说得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杜如晦不是老将,但比老将更牛。

作为一国之相,他拥有的手段,人脉都是杜荷远远比不上的。

所以杜如晦说此事交给他处理的时候,杜荷并没有异议,他相信杜如晦能够比他跟完美的处理好这件事情。

事实亦是如此。

具体详情杜荷是不知道了,他只是知道杜如晦在当天夜里就入宫觐见,跟李世民商议了什么一切都是谜。

接下来更是风平浪静了一段时间,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不过杜荷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丝丝异样,李泰病了,在皇宫里休养,这是休养,还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并没有维持多少时间。

只是半个月,凶神恶煞的强兵冲进了崔、王两人,将崔、王两家的主要成员,支助一并缉拿。

此事在士林中立刻掀起了一阵风暴,作为天下士林榜样的两大世家,同时被抓入狱。天下士子迷茫之际,又带着不解。

很快朝廷公布了崔、王两家密谋弑君的公,并且决定公开审理此案。

如果没有这份公,经过有心人的挑唆,天下士子必然会为之暴动。他们没有翻江倒海之力,但却握有一杆铁笔,可以写出对朝廷的不满,写出朝廷意图无证无据灭世家的用心,造成一股化风暴。

但如此这公一出,情况立刻不同了。

忠孝节义,忠君爱国,这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除了那些正统的五姓世家的人,将世家看的比国家更重要,寻常士人还是更加重视国家的。更何况密谋弑君,这是株连九族的死罪,这个时候帮世家说话,岂不是表示自己也掺和其中?

还没有人这么愚蠢,无端端的将这种大罪自扛在身。

一时间天下士人同时哑火,静静的等候着公开审判的那一日。

公审崔中平、王固的那一天,杜荷也亲临现场,看着已经聚在一起,等候开审的士人,心中颇为惊讶,想不到崔王两家,涉及弑君,依然能够牵动士子之心,足见门阀世家,在这些士人心中有着何等地位。

公审开始,大理寺的官员不断的取证审讯,在如山铁证之下,根本就没有崔中平、王固辩驳的余地,供认不讳的承担了一切罪行。

天下士人失望了,杜荷心中却对自己的父亲生出了无限的敬仰。

那一些证明崔中平、王固的如山铁证大多都是半真半假的,并非是他费尽心思,弄来的密信与《扁鹊神篇》,而是一封伪造的密信和一个莫名其妙的证人,他们的证词证明了一切。

很显然这是一出暗箱操作的戏码,专门演给天下士人看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为了保皇室的颜面,掩盖李泰意图弑母的丑闻,更为了保住李泰的一条小命。

如果依照杜荷的证据来,主谋将会是李泰,是他为了自己的皇位动了弑母的心思,才会让崔中平、王固所利用。但如今这个处理方式却将一切都推卸到了崔中平、王固的身上,李泰是被蒙在鼓里的棋子。活罪难逃,但死罪可免……

大理寺根据事实情况,下达了判决。

崔中平、王固处死,籍没崔、王两家,两家直系家属尽数发配岭南。

对于弑君罪,这种判决看似是轻的,但实际不然。

李世民与其他的皇帝在杀伐上有着明显的分歧,并非说他杀伐不果断,而是若非真正威胁到他的存在,他不会无度的痛下杀手。就比如贞观元年时,义安王李孝常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的造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