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台战斗机的风洞测试都取得圆满成功。

但是赵学成知道,想要实现战斗机在地效航母飞行器上的安全起降,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战斗机的起降问题。

对于地效航母飞行器来说,战斗机的起飞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操作。

因为地效航母飞行器本身就是以极快的速度在水面行进。

这为战斗机的起飞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动能条件。

战斗机只需要利用地效航母飞行器强劲的前进动能,在很短的滑行距离后就可以顺利起飞到空中。

具体来说,地效航母飞行器上会设置一个斜向上倾的跳板式甲板。

当战斗机起飞时,可以在甲板上先进行高速滑行,然后在甲板末端与地效航母飞行器的相对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时。

驾驶员直接把战斗机拉起,就可以利用两个方向向量合成的结果顺利起飞。

这种起飞方式无需像普通航母那样极长的滑行距离,大大降低了战斗机起飞的难度。

但是,对于战斗机的降落,情况就复杂多了。

这对战斗机飞行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普通的降落方式是不可行的,必须开发全新的降落系统,才能保证战斗机能够安全降落在地效航母飞行器的甲板上。

为此,赵学成决定开发一套全新的战斗机助降系统。

这套系统包含了降落减速钩和自动着舰两大功能。

首先来看降落减速钩。

这是安装在战斗机机尾的一个铰链附挂装置,可以快速弹出一个带有钩爪的减速钩。

在战斗机准备降落到地效航母甲板时,飞行员会在正确的时机弹出这个钩爪,使其牢牢咬住铺设在地效航母飞行甲板中心线上的钢丝缆。

当钩爪咬住钢丝缆后,钢丝缆的阻力会迅速减缓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将其从每秒200多公里的高速减速到适合降落的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

这使得战斗机可以在很短的距离内完成降落减速,无需像常规航母那样极长的减速距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降落场地长度的要求。

除了机械的减速钩外,赵学成还开发了一套自动着舰系统,让战斗机的降落可实现半自动甚至全自动化,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强度。

这套自动着舰系统包含了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模块,以及自动降落控制软件系统。

它可以实时精确测定战斗机与地效航母飞行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根据两者的运动状态,自动规划出最优降落航线。

具体来说,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利用装载在战斗机和地效航母飞行器上的双星座导航系统,实时获取两者的空间坐标;

根据坐标信息,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和运动状态参数,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将这些数据输入自动降落控制算法,计算出最优降落曲线;

自动控制战斗机的升降舵和方向舵,引导其严格按最优曲线降落;

在飞行员辅助下,控制减速钩的弹出时机和收放;

最终实现战斗机的平稳降落。

通过这套系统的协同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使战斗机自动完成整个降落过程。

飞行员只需要在关键时刻进行简单的操作辅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