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谁做了恶、甚至杀了人,直接跑寺庙里出家就能免除罪责,还要律法干什么?

韩偓并没有在这件事上过多评价,而是看着折子上的那份成绩单,上面已经根据成绩把职位定了下来。

这些职位都是吏部根据此次考试的人员情况拿出来的。

因为这次参加考试的读人一共四人,四个都是明经,年龄从三十岁到五十岁不等。所以吏部就给了四个

职位:四门博士(正七品上)、太学助教(从七品上)、中下县令(从七品上)、御史台主簿(从七品下)。

韩偓只是做最后的决定,若是无须更改,他会直接送到内阁,待圣上批阅便可生效。

看着名单上的四人,他最后在被任命为中下县令的李詹改为了太学助教。

之所以做这个调整,自然是因为李詹之前是国子监主簿,没有去地方担任过县令之职,贸然派去担任县令,有些不妥。

太学助教跟国子监主簿的工作内容相仿,适应起来不会那么困难。

现在不像之前那么缺人,特别是五品一下的官员。毕竟从天佑元年到现在,在太原已经举办了八届科举,每年招收的读人都有数百人,八年下来就是好几千人。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已经任职数年,开始往中层官员提拔。

今年科举计划招收六百人,其中进士暂定五十人,明经两百人,明算、明法、明史(由一史和三史两科合并)、明字等招收三百五十人。

科举经过这两年的调整,明算等主要是充实底层官员,主要以八九品为主,极少数可以安排从七品的职位。

即便是这样,六百人也意味着六百个职位,若是官这边没有那么多职位,就会往军方安排。

禁军也需要不少职,锦衣卫就是最为迫切的。

“就按照这个改一下,然后呈给本官。”韩偓修改之后,把折子递给手下。

“是!”

刚才折子,韩偓并未太上心,他其实还是在想圣上对于佛教的态度。傍晚,处理完公务的韩偓回到府中,门房便告知白天有人送来一封信,说是让他亲启。

韩偓接过信,看到落款写的是“

侄儿杨凝式”。

杨凝式?韩偓很快想起来是谁了,杨涉的儿子。

他跟杨涉倒是相识,当初他在先帝麾下任兵部侍郎时,杨涉便是吏部尚。不过他看不起杨涉的为人,面对朱温的淫威,不敢站出来帮先帝。

后面也证实了杨涉为人不行。

朱温称帝,杨涉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一面,不过前几年便去世了。

不过杨涉之子——杨凝式倒是采不错,而且一手字写的很好,他也是早有听闻。

可不是听说这位才子疯了吗?怎么想起给自己写信了?

韩偓拿着信来到房,打开看后便被那一手字给吸引,的确写的不错。

看完之后,内容写的也不错,不愧是才名远扬的才子。

“来人!”韩偓开口喊道。

很快有一人走来,在他面前恭敬站着,“老爷,有何吩咐!”

“送这封信的人呢?可否留下联络地址?”韩偓问道。

“回老爷,留有地址,送信的人暂住在两条街外的一处邸店。”

“派人去传个话,让送信的人回去告诉杨凝式,他若是想为朝廷效力,就启程来太原。不然,就让他在河中待着吧。”韩偓吩咐道。

杨凝式的想法他也猜到了,就是担心其父那些不光彩之事,朝廷会迁怒他,所以才不敢来太原。而且对方估计也有作为进士的高傲,不想通过招贤令,而是想通过他来引荐,不然也不会写这么一封信给他。

想起对方有疯病的传闻,他也在猜测这是不是故意的?此人有才,也有心机,会是个疯子?

“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办!”

韩偓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封信,特别是那字。圣上好像喜欢法,看到这字,不知道会不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