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神话中的玄武神兽
章节报错
南山部落本已湮灭,但不知为何却被一层看不见的结界阻隔着,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也同样的进不去!
此时有九个人正围拢在一起,相互紧贴着背靠背严密防守着,这其中就有赵家三位老者以及赵暖,还有之前的黑衣人,而且三位都是金丹大道的修士,不过此时的他们面色很不好看,因为他们遇到了大麻烦!
因为他们被包围了,被一群怪物包围了,不!
不能说是怪物,而且一群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的一种神兽!
四方神兽-玄武!
玄武是神州华夏古代传统神话中一种神秘的动物。它是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在四象中代表北方,所属季节为冬季。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因此玄武又被称为“天龟水神”。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民间格外推崇玄武。
关于玄武的来源,自古以来多有争议。玄武的传说最早来自于夏朝。相传在大禹治水之前,禹的父亲鲧曾经也试着治理过泛滥的洪水。鲧一心想阻止洪水的漫延,采取的是填塞堵漏的方法。他利用神物“息壤”的帮助,将洪水淹没的地方圈禁起来,试图缩小受灾范围。但水的力量是惊人的,没多久,洪水就没过了障碍,甚至因为有了水位差,泛滥吞噬的威力比以往更为强大。于是,水灾反而愈演愈烈。直至大禹接手后采用疏导的方法,这才治水成功。因为鲧治水是大禹治水的前身,而鲧字玄冥,又名玄武,所以才出现了神龟玄武的形象。
另一种说法是,玄武本身就是北海中的一只巨龟。此龟因身形巨大,被天庭当成了支撑蓬莱仙山的柱子。后来,玄武在蓬莱仙山下,日夜听闻道义,耳濡目染后竟沾染了仙气。又因为其本身富有灵性,历经多年修炼后,它终于修得正果,成为神龟。后世的帝王陵寝中常摆放着驮碑之龟,以此暗喻玄武,寄托着历代君主梦想自己驾崩后能够升天得道的心愿。
如今我们看到的玄武形象,通常是一只神龟或者是龟蛇结合的样子——在一只神龟身上攀爬缠绕着许多条蛇。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形象呢?其实最早的时候,玄武只是神龟的形象。玄武本意玄冥,古时“武”、“冥”两字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而冥是阴间的意思。古代华夏人用黑色的龟壳来占卜,俗称“龟卜”。其大概的意思就是请玄龟去冥间询问祖先一些问题,然后将答案带回,以卜兆的形式显示给世人。由此可以看出,最初的玄武指的就是单纯的黑色大龟,并没有涉及蛇。
无论是哪种形象,玄武属龟是毫无争议的。龟自古以来便是长寿的象征。这对于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将相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世人常常将玄武的图案的雕刻在玉佩挂饰上,佩在腰间或挂在脖颈上,以祈求长寿平安。不仅如此,玄武的艺术形象在其他地方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在铜镜、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也都时有出现。
此外,因传说中的玄武既长寿又通阴阳,能够自由的在冥间通行,道教对其大为推崇,甚至将玄武人格化为“真武大帝”加以崇拜。古时候,民间尊奉真武大帝十分普遍,这个现象尤其是在明代更加突出。相传明朝初期,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时,就是依靠真武大帝显灵相助,才夺取了皇位。因此,朱棣登基后大举修建真武庙,其中以武当山上的庙群最为壮观。武当山上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他的身边侍奉站立着龟蛇二将以及一对记录三界善恶功过的金童玉女。
在后代出土的物中,这点也得到了验证。在汉代之前,出土的玄武图案都只是神龟的形象。而在汉代以后的壁画、瓦当(古代建筑中屋檐最前端的挡片)、砖雕中,玄武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在原有的神龟基础上增加了几条蛇,成了龟蛇结合的图案。据说,这是因为古人发现龟中的摄龟喜欢吃蛇,摄龟如果在爬行的时候遇到蛇,就会上去会与之搏斗,胜利后,摄龟就会把蛇驮在背上,带到隐蔽处去享用美食。古人受此现象启发,才将单纯的玄武神龟图案衍生为龟蛇缠绕、两头相斗的图案,以此来突出玄武的勇武威猛。
其实玄武身体上缠绕的并非是蛇,而是一条还为青蛟而已。
蛟是妖兽,而龟也是瑞兽,二者因为一次打斗势均力敌相互欣赏,惺惺相惜。
最后龟蛟二者通过一种禁术合二为一,经过一次次的衍化,经过时间的推移进化成为了灵兽。
至于神兽?那都是神化了而已。因为他们连仙兽的级别也没有达到,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当然这种灵兽并非就一只,而是代表着一个种族,玄武跟龙不一样,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是玄武族却是世代单传,永不例外!
“暖儿,一会我们合力打破一道口子,你冲出去,赶紧离开这里”
赵双鹰神色凝重的对着一边同样脸色很不好的赵暖说道。
“长老,要走一起走,我赵家男儿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赵暖硬气道,他知道今天这是场硬仗,因为竟然是传说中的神兽!
他不理解既然是神兽,为什么会攻打他们,而且还是这么多的神兽,这怎么回事?
今天所见到的是他这辈子从未见过的,直接打破了他曾经美好的幻想,原来小说中电视剧中的神兽真的有,只不过是反派而已。
“想什么呢,必须要离开,你是我赵家的希望,我们可以死,但你不能,一会只要一有机会,必须走,听明白没有?”
赵双鹰此时都快有些只撑不住了,可见其承受的压力有多大!